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县人民政府在省、州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历届政府工作的基础上,面对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紧紧依靠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抓改革、保稳定、调结构、优生态、转作风、惠民生,顺利实现了年初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生态改善、民族团结、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8.5亿元,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7亿元,增长7%;第二产业增加值17.3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14.5亿元,增长10.9%。工业总产值完成74亿元,增长21%;工业增加值完成15亿元,增长12.4%。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 财税金融运行良好。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4.25亿元,增长17.5%,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87亿元,增长16.3%。公共财政支出完成17.3亿元,比年初预算数增加3.3亿元,增长23.6%。全年民生支出达12.7亿元,占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3%。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6.62亿元、贷款余额39.79亿元,分别增加8.18亿元、8.13亿元,增长16.9%、25.7%。4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2.08亿元。保险系统保费收入7819万元,增长7.9%。 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村经济总收入达31.4亿元,增长12%。粮食总产20万吨,增长4.8%。收购烟叶10.39万担,实现烟农收入1.64亿元。种植大蒜3.86万亩、收入4.26亿元。累计种植核桃75.28万亩、收入2.75亿元。奶牛存栏8.56万头,生猪存栏24.34万头。发放各类惠农补贴489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64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万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9亿元,增长15%。 (二)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灾后重建全面完成。规划投资7.27亿元的“3·03”“4·17”地震恢复重建八大工程114个项目到位资金6.9亿元,实际完成投资7亿元。3383户重建户2014年春节前已喜迁新居,振兴村等6个异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和北邑完小等12所重建学校按期投入使用,17个村委会基层政权建设、38个村卫生室业务用房、27个村老年活动室等项目顺利完工,春节前可圆满完成恢复重建任务。恢复重建工作得到省、州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一致认可。 重大项目快速推进。全县39个重大建设项目加快实施,右所梅和、凤羽庄上土地整治,乔后大集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完成建设任务。县城第一幼儿园改扩建工程已完工。大龙潭和大佛山并网光伏电站(一期)完工发电。全县共建成11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43.7万千瓦。源安邑水电站项目扎实推进,能迅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开工建设。县委党校迁建、县国家档案馆和九台小学改扩建等项目完成前期工作。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亿元,增长28%。 交通路网逐步完善。国道214线洱源县城至大理市上关段改造工程县城连接线投入使用,右所沙坝至大凤路段完成路基工程;剑川(三河)至洱源(巡检)改建工程洱源段主体工程完工,正进行路面铺设。总投资1.41亿元全长186公里的通村油路和西山大桥等3座危桥改造项目完成投资8100万元。西山耳母至漾濞富恒公路完成路基工程,春节前可投入使用。东西湖连接线一级公路和邓凤公路改造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农业基础得到夯实。凤羽河水库建设项目完成投资9850万元,大坝清基和输水隧洞全面完成,拦河坝填筑进展顺利。洗马塘等3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完工,绿茵塘水库扩建、茈碧湖水库震损修复工程加快推进,草海子水库建设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凤羽河省级中小河流重点河道治理项目进入扫尾。实施了7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爱心水窖”1000件。 (三)产业培育迈出步伐 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出台了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7个实施意见。建成1.4万亩高稳产农田和1万亩绿色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海之源”绿色大米通过农业部认证。10万亩粮油高产创建和1.4万亩农业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工程顺利实施。土地流转步伐切实加快,洱宝生态梅果庄园、蝶泉有机奶庄园、凤羽蓝莓庄园和印象凤羽生态农业庄园建设启动实施。农机化水平达49.5%。全县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56个。 工业经济平稳发展。《邓川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通过州级评审,焦石片区供水系统全面完工,建成标准厂房6万平方米,邓马路等5条园区规划道路及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14.8亿元的力帆骏马短途纯电动车产业化制造项目投入5.6亿元,完成场地平整、挡墙建设、标准厂房规划设计和设备购置。洱宝产业化开发、鑫宝公司年产80万平方米石材开发等7个项目投入运行。旭城建材年产1.1亿标块轻质微孔保温砖、炼铁溪灯坪金矿开发等3个项目开始试生产。邓川农特产品公司年产1200万头黑蒜生产线、邓川钢结构生产等6个项目有序实施。设立企业“110”平台,“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稳步推进。 第三产业不断壮大。香港天森五星级酒店和力帆骏马集团配套实施的九气台宾馆高端酒店建设项目稳步推进。《洱源温泉休疗度假旅游大景区总体规划》通过州级评审。大理地热国和西湖 (四)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生态屏障全面加强。累计投入资金1.71亿元,建成湿地7200亩。东湖万亩湿地建设加快推进,鹅墩湿地即将启动实施,大佛村梨园湿地进入扫尾。凤羽铁甲河泥石流治理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乔后清水河地质灾害治理、右所凤藏涧泥石流治理项目有序推进。完成乡村造林绿化带 保护治理不断深入。与大理市结对共建生态补偿支持项目和18个自然村村落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建成10座垃圾焚烧炉、2座垃圾中转站。凤羽河水污染控制与清水产流机制修复工程(一期)进入扫尾。县城污水处理厂作用有效发挥,新建雨污分流管网15公里,第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顺丰有机肥厂投入生产。新希望邓川蝶泉有机示范牧场减排项目通过生态环境部评审。西湖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削减化学需氧量1316.4吨、氨氮34.2吨。入洱海河流水质得到持续改善,其中,弥苴河水质有1个月达Ⅲ类、永安江水质有2个月达Ⅲ类,为近年来最好的一年。 环境整治有力推进。切实加强江河湖泊、交通干线、集镇村庄的集中整治、保洁及监管工作,确定60个重点村、6段重点水域和50个连片整治村作为“三清洁”工作的重点示范区域。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日”和“节前”集中整治活动,参与人数达90多万人次。投入资金680多万元,清运垃圾5.4万多吨,疏挖河道、沟渠 (五)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县城开发不断加大。《洱源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修改完成,县城规划区面积达8.9平方公里。县城5条规划道路及文碧路南段、九台路延长线建设和9条路面油路化工程、茈碧湖南岸景观大道、宁山公园建设加快实施。滨河大道、兴源路、玉湖公园改造和经七路投入使用。建成公租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2680套。省级园林县城创建工作深入推进,茈碧湖观音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全面启动。金色家园、凤凰城等4个居住产业项目有序推进。收储城乡开发建设用地3000亩,其中,县城新收储1300亩;县城建设用地储量达2300亩。全县城镇化率达32.9%。 乡村面貌明显改善。建成6个中心村、9个示范村和5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重点村。右所中心集镇建设项目即将完工。黑潓江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综合开发项目完成投资2729万元。炼铁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项目完成投资1.21亿元,西山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项目启动实施。完成5个扶贫开发村建设,异地搬迁548人,发放扶贫贷款4725万元。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完成600户,建成“点亮洱源”乡村路灯2095盏。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卫生均衡发展。城区“242”教育布局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洱源一中高中薄弱学校改造项目投入使用,洱源职中晋升为省级重点职业中学。全县新建校舍4.3万平方米。兑付义务教育经费2604万元,发放困难学生生活补助1212万元、生源地助学贷款607万元,营养改善计划惠及33000名中小学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新农合参合率分别达105.9%、99.4%。县中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开工建设。洱源成为全省居民健康卡省县同步首发县。基本药物配备、药品流通管理不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血吸虫病防治等工作扎实开展。 文体广电繁荣进步。九气台真武阁修缮项目全面完工,县城文庙大成殿和马氏祠堂修缮工程春节前可完工。凤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牛街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建设项目完成总规编制。全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在洱源启动并深入开展。农村“小广场大喇叭”省级试点县建设项目扎实推进。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登记8156件。发展农村文艺队1100多支。建成5个镇乡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和59个村级篮球场。完成6352户广播电视“户户通”建设任务,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全面结束,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5%和99.6%。 其他事业齐头并进。发放各类低保金5353.7万元、高龄补助297.9万元、自然灾害生活救助金1620.9万元。县中心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户102人,集中供养率增长230%。培训农村劳动力2800人,转移就业4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政策、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工作深入落实,国家级优质服务县创建进展顺利,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完成。右所、炼铁食品安全示范镇乡创建扎实推进。抓实防震减灾工作,完成应急避难场所标识标牌设置。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幸福示范区建设稳步实施,国防后备力量、人民防空、县志、邮政、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红十字会、残联等工作不断加强。 (七)改革开放稳步推进 各项改革进展顺利。深化改革工作涉及的7个领域44项改革要点稳步推进,政府职能、生态文明体制和民主法治等改革呈现新亮点。完成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和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工商登记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顺利推进。推行城乡社区(村)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设立一级网格90个、二级网格1271个。率先在全州推出派出所、交警、消防“三警合一、一警多能”的警务模式。全县公开权力事项805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加快,梳理录入行政审批事项366项,承接、取消、调整209项,行政审批办理时限提速50%。 金融服务不断创新。率先在全省推出“生态信贷”并被省政府确定为“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产品,共发放信贷资金4.62亿元。我县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综合性信用建设试点县”。农户小额贷款、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等10项“三农”金融服务便利化工程全面启动,群众“贷款难、贷款贵、贷款慢”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税收“营改增”、“费入横联”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政府性债务管理不断规范。 招商引资有效突破。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54个,州外到位资金达46.5亿元,增长32.7%,其中,省外资金35.81亿元,增长22.2%。新储备旅游文化、生态农业、生物药业、城市建设、机械装备等招商引资项目40个,完成 20个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洱源县投资指南》、《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册》的编制工作。 (八)民主法治得到加强 依法行政深入开展。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32件、政协委员提案151件。积极支持县法院、县检察院依法履行职责。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过错责任追究制和行政领导应诉制。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积极开展行政执法培训。法治洱源建设扎实推进,郑家庄“依法治村一面旗”成为全省先进典范。“六五”普法、“四五”依法治县规划深入推进,省级、国家级法治先进县创建工作进展顺利。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缉枪治爆”、“扫黄禁赌”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连续8年保持命案全破,2014年为全省无命案发生的3个县之一,是全州无命案发生的唯一县。建成319个监控探头和41套视频抓拍卡口,全县重要街道、场所、路口实现全覆盖。9个镇乡视频接访室全部建成。受理矛盾纠纷3903件,调解成功3780件。群众来信来访1704件,到期办结1638件。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年内未发生群体性事件、重大恶性刑事案件和群死群伤事故,“平安洱源”建设取得新成效。 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四风”问题得到有效整改。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公共资源交易、投资项目集中审批、96128专线、政务微博、在线咨询“六位一体”的政务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不断加强,问责干部11人。“三公”经费公开工作全面推行且实现零增长。会议、文件数量分别下降13.1%和19.1%。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不断加大,通报重点工作26项,公开重要事项159项。 各位代表,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是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县上下齐心协力、砥砺奋进的结果,饱含着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同志们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付出艰辛努力的各位代表和委员,各行各业劳动者和离退休老同志,驻洱源的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官兵,以及所有关心、帮助和支持洱源建设发展的各方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县经济总量偏小,结构不尽合理,基础薄弱,加快发展压力较大;二是产业发展小散弱,财源培植较为困难,资源环境约束加剧,源头保护任重道远;三是自然灾害多发,城镇化程度低,民生保障任务繁重,热难点问题日益增多;四是干部作风建设仍有差距,“为官不为”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县人民政府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5年工作意见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县、科学谋划“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谋划好今年各项工作,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富民强县目标顺利实现,事关美丽幸福新洱源建设整体推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在全国新常态下,我县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后续重大项目少、产业结构单一、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非常态。与此同时,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孟中缅印经济走廊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活力释放,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投资不断加大、开放不断扩大、改革不断深化的难得历史机遇。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关于新常态的战略判断上来,正确认识新常态,坚定发展的信心;主动适应新常态,转变发展的方式;积极引领新常态,转换发展的动力。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洱源一切问题的关键,既要遵循发展的客观规律,更要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努力,加快发展、主动作为,始终以昂扬向上的姿态和奋发有为的精神,迎接新挑战、抢抓新机遇,全力推动新常态下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州委七届七次全会、县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围绕“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富县、旅游活县、和谐兴县”的发展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维护稳定、推动发展,确保全县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为,在新起点上开创新局面,在新常态下实现新跨越。 主要目标:全县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7%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4%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3%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2%以上。 为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必须着力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抓好项目实施,千方百计保持投资持续增长 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发展的理念,切实加大项目的谋划争取和建设力度,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充分发挥项目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强化项目谋划工作。深入研究国家政策导向,围绕州委、州政府“五大基础网络” 建设,精心论证储备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项目。强化项目储备、包装和争取,充实、包装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建立数量充足、手续完善、内容丰富的项目库,并争取有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州盘子。切实加快项目前期工作,重点抓好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平甸公路、洱炼线、大湾河水库、三岔河水库子库、电网扩能和凤华山、马厂、鸣鸡山、风吹岭、千马山风电场等项目的前期工作,积极做好国家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试点县的申报、争取工作。按照“基础先行,产业为重,着眼长远,上下衔接,统筹兼顾”的原则,突出项目在全县“十三五”规划中的支撑作用,精心编制好“十三五”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 强力推进项目实施。全力以赴加快生态环保、农田水利、城建交通和机械制造、新能源开发等重大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项目建设,促进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长,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以上。抓住大理列入国家新能源汽车节能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的机遇,全力抓好力帆骏马短途纯电动车产业化制造项目。加快推进香港天森五星级酒店和力帆骏马集团配套实施的九气台宾馆高端酒店项目。完成 着力抓好招商引资。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切实强化组织领导,突出一把手招商引资责任,强化对投资企业的全程跟踪服务。抢抓国家东中部产业转移的机遇,改进招商引资方式,提高招商引资质量,突出以商招商,从现代食品加工、汽车及机械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入手,重点抓好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县城南片区城市综合开发、三营火焰山片区温泉养生度假等项目的招商引资,切实做好项目的跟踪、协调、服务和落实工作,力争引进10个以上节能环保、大健康产业项目,确保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突破。 (二)围绕水质改善目标,坚定不移抓好生态文明建设 保护洱海,源头是重点,也是关键。树牢“抓生态就是抓GDP、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将入湖河流水质改善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全力抓好生态建设各项工作,保护好大理人民的母亲湖。 加快实施环保项目。全面完成牛街等4座垃圾中转站、18个村落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和凤羽河水污染控制与清水产流机制修复(一期)工程。继续实施县城雨污分流管网工程,完善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提高污水入管率和收集率。加大对顺丰有机肥厂的扶持力度,确保建成设施年内收集处理畜禽粪便10万吨、生产肥料3万吨以上。 稳步推进湿地建设。抓好恢复东湖万亩湿地建设项目,建成鹅墩湿地、大佛村梨园湿地,启动茈碧湖西岸3000亩环湖湿地及湖滨带修复、腾龙湿地、团山湿地建设,实施好九气台湿地公园、地热国旅游湿地公园建设,力争全县建成湿地面积1.5万亩以上。完成西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恢复工程项目。加强湿地管理,坚决依法打击非法侵占湿地、破坏湿地等违法行为。积极探索建立湿地建设运营管理的新模式、新机制。 继续加大治理力度。强化流域6镇乡水质监测考核,有效削减入湖污染负荷,实现水质持续改善。坚决贯彻执行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洱海保护管理条例(修订)》及配套实施办法,强化环保执法。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等制度,完成年度污染减排目标任务。以县城周边行政村为中心,连片试点示范带动“三清洁”工作,全面实施农村环境清洁、基础设施提升、旧村危房改造、垃圾污水治理“四大行动”。深入推进“森林洱源”建设,创建森林县城和森林村镇。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大公益林建设和低效林改造,构筑洱海源头环境保护坚实屏障。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不懈抓好农业农村工作 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仍然在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加大农业基础建设力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创建洱海流域万亩生态绿色食品种植示范区,建设油菜、蚕豆、大蒜、水稻等10万亩绿色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打造“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县”和“特色生态农产品品牌县”。全面实施以高产优质创建和作物间套种为主的科技增粮措施,创建5个万亩集中连片高产优质示范基地,推广农业生物多样性间套种混种面积1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20万亩。完成3.55万亩“红大”特色优质烟叶种植。启动松露种植基地建设,壮大罗坪山牦牛养殖基地规模。全力推进洱宝生态梅果庄园、蝶泉有机奶庄园、凤羽蓝莓庄园、孤老山苹果庄园、涵轩现代农业庄园和印象凤羽生态农业长廊建设。 着力夯实农业基础。实施好云南省第六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五小水利”重点县建设和“爱心水窖”工程。完成绿茵塘水库扩建,力争将草海子水库列入烟水工程实施。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建成邓川魏明、右所建伟2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12座机械化挤奶站。加快前甸、温水等4个村土地整治项目扫尾,启动实施投资3431万元的海口、果胜等8个村土地整治项目。加快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国家千亿斤增粮工程、中低产田地改造等项目建设。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以放活土地承包经营权为突破口,抓实“三权三证”确权、登记、颁证和抵押贷款工作,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大力培育家庭经营、集体经营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一批省级、州级农业专业合作示范社,扶持好凤羽“半边天” 等生态农业种植合作社。管好用活农村集体“三资”,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鼓励和引导金融服务、民间资本投向“三农”。培训农村劳动力2800人、转移就业3400人。合理引导农民挖掘各种资源生产潜力,大力推进林下资源开发、中草药材种植、生态果蔬品牌打造、规模化养殖,多渠道促进农民创业增收。 (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全力以赴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发展 工业是强县之本,富民之基。必须把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作为主旋律,改善发展环境、加快园区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科学持续有力推进工业发展。 着力改善发展环境。认真落实重大项目联审联批、领导挂钩重大项目、领导带班带办带批“三带”等制度,大力推广“生态信贷”、“助保贷”等金融产品,年内发放中小微企业贷款5亿元以上,千方百计解决企业“审批难、用地难、融资难”等实际困难问题。抓好“大理国家环保产业园邓川片区”创建工作。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新建1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实施好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完成邓马路、新希望路南延线、洱宝路、顺丰路、双星路5条园区规划道路建设任务,不断提高园区承载能力。 不断扩大工业投资。全面完成邓川农特产品公司年产1200万头黑蒜生产线、邓川钢结构生产、鑫宝石业三期、大理士兴动物饲料加工、邓川金盛冷藏储存加工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洱宝四大名梅生产线、兴丰纸杯生产、东兴工贸年产10万吨重介质粉资源综合利用、炼铁溪灯坪金矿采选等项目。启动实施云音矿业大理石饰面石材开采加工项目。积极帮助大理矿业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结构调整,争取项目早日恢复生产。快速推进雀巢云南山泉深层矿泉水生产线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新能源项目建设进度,重点抓好大龙潭及大佛山并网光伏电站(二期)、千岭山风电场和能迅天然气综合利用等项目。 切实加快转型步伐。大胆探索工业生态化道路,积极引导企业向产业链和区域产业集群转型、向科技服务转型、向效益提升转型。鼓励、支持传统骨干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抓实洱宝梅果饮料生产线、云峰矿业铜矿技术提升改造等项目。支持邓川农特产品、锦洋生物等精深加工企业积极打造名牌名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认真落实“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税收优惠等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促进全民创业和中小微企业成长壮大。 (五)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合力攻坚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是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龙头,以扶贫开发为基础,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促进全县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抓好县城扩容提质。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发展模式,切实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体开发等重大项目。加快省级园林县城创建,完成“五路四河一湖”沿线绿色生态走廊项目及“两区”绿化美化工程,扎实推进海尾河公园、宁山公园、县城南片区40米大道及街头带状公园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县城综合管理水平,将县城打造为“城在花园中、处处景怡人”的宜居之地。全面建成2014年600套3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启动实施2015年1200套6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和150套棚户区改造。加快金色家园、凤凰城、金颐·香榭等房地产开发建设。 积极推进集镇开发。加快右所新区集镇开发,努力推动牛街三营大丽高速公路连接线两侧集镇片区综合开发。抓实凤羽中心村、示范村建设,积极申报中心集镇项目。加大集镇农贸市场建设,力争实施2个以上市场改造项目。抓好镇乡“一水两污”工程申报和建设。坚持建管并重,着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脏乱、交通拥堵以及破坏公共设施、违法占道等影响市容市貌的不良行为,建立城镇管理长效机制。 优化全县路网结构。6月底前完成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将牛街渔潭村建成彰显白族文化的美丽乡村,努力将其打造为全省乃至全国白族第一村。全面完成郑家庄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打造西湖、邑尾、凤翔、高罗溪等9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开展好“空心村”整治试点工作。继续抓好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幸福示范区建设。加快实施炼铁、西山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和黑潓江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综合开发项目,新启动3个行政村、5个自然村整村推进和5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重点村建设项目。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00户以上。发放扶贫贷款6000万元以上,力争解决7600人的贫困问题。抓好以国道214线巡检至上站段为重点的2500盏“点亮洱源”路灯建设。 (六)推动旅游提质增效,多措并举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 旅游业作为关联性强、带动作用大的高成长性综合产业,必须激活和动员社会及民营资本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深入实施旅游开发与生态、文化、产业建设等融合发展战略,大幅提升旅游业竞争力,并促进服务业向高端化、高附加值、高带动性方向发展。 加快实施旅游项目。继续抓好大理地热国和西湖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流通”工程,有效整合汽运、货运、商业企业资源,逐步培育发展一批现代物流企业,提高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层次和水平。积极培育公共交通、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文化旅游等消费热点,大力发展商贸、餐饮、公用事业、文化娱乐等消费性服务业。认真组织好渔潭会、火把节会等物资交流活动,促进商贸物流和市场消费。 (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深化改革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主旋律。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县党委的改革部署,大胆探索,攻坚克难,全面推进改革,增强改革实效,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创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体制机制,实行水价综合改革,推行阶梯水价。深化工商登记制度、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做好不动产登记准备工作。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和促进中小微企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扶持政策。完成电力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全面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乡”评定工作,加快洱源“综合性信用建设试点县”建设步伐。加快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闲置土地收储、整理、流转及安置。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积极推行“两污”市场化运作、公司化营运。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提升监管水平。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 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全面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继续推行城乡社区(村)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深化养老服务、“三丧失”人员救助帮扶改革。积极探索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改革,力争在政府职能转变、民主法治及文教卫体制改革等各项改革上均有1-2项重大突破,继续保持深化改革工作在全州有亮点、有特色、有成效。 (八)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尽心竭力推动社会事业进步 民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必须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坚定不移做好新常态下的民生工作,让全县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同创建美好幸福生活。 全力推动教育振兴。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切实抓好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扎实做好教育振兴计划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工作,高中学校将预算外收入的40%用于教学过程绩效奖励。建成3个县级、9个镇乡“名师工作室”和三营等4所中心示范幼儿园。全面启动县城第二幼儿园建设项目。实施好振戎中学等18所学校校安工程。做好“全面改薄”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完成全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校校通”建设,基本实现“班班通”。 切实加强医疗卫生。加快推进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建成茈碧湖镇海口等9个村卫生室。以血防示范村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血防工作,不断巩固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成果。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认真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加大卫生执法检查力度,规范医疗卫生服务。加强新农合运行管理,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居民大病保险保障水平。抓实重大传染病防控。实施好茈碧湖、邓川、三营、牛街食品安全示范镇乡建设。扎实推进优生促进工程,提升人口计生服务水平。认真落实“单独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等化发展。 不断强化社会保障。实施更加积极的社会就业政策,加大创业扶持力度,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等群体的就业创业。认真落实职业培训政策,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免费培训制度和认定管理制度。继续做好临时性救助常态化工作,推动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实现城乡低保标准提高15%。启动实施县殡仪馆及公墓建设项目。做好社会保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加快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 统筹推进各项事业。着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能力。切实加快凤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牛街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建设步伐,抓好施滉故居和马曜故居恢复修缮。继续推进“小广场大喇叭”试点县建设工程,加大非法地面卫星接收设施整治力度。实施好县文化传承中心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县城体育馆、县国家档案馆等项目。切实抓好各种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完成《洱源县志》(1978-2005年)编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和9镇乡武装部规范化建设。统筹发展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人民防空、侨务、外事、红十字、慈善等社会事业。 (九)突出社会治理创新,齐心协力构建和谐社会 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洱源”建设。 强化民主法治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树牢“法治是第一保障”的理念,进一步抓好依法行政示范机关和依法治湖、依法治校、依法治企、依法治镇示范点及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实现省级和国家级法治先进县创建目标。深入实施“六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县规划,贯彻执行好县委《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县的实施意见》。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执行各项决议。支持县政协多渠道参政议政,主动接受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切实提高解决率。支持县法院、县检察院依法履行职责,认真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 着力抓实防灾减灾。全面完成乔后清水河、凤羽铁甲河、右所凤藏涧和炼铁乡政府驻地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建设。抓好防灾减灾设施和监测预警、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积极争取并实施好边远山区学校地震预警系统建设项目,全力做好备大灾、防大灾应急准备。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抓好食品药品、道路交通、消防、建筑、工矿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大力推行网上信访、视频接访、集中联合接访等模式,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依法解决群众诉求。强化情报预警机制建设和反恐处突应急演练,构建部门联勤联动、各警种联合作战的打击体系,突出整治治安乱点和黄、赌、毒等问题,强力推进“平安洱源”建设。 三、大力推动政府自身建设 完成年度任务,实现发展目标,关键在于落实。我们要站在新的起点上,以作风建设的新常态,推动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一)依法行政,着力建设法治政府。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努力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各个环节,依法履行政府职能。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加大财政预决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公开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规范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消除权力寻租空间。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监督,切实解决好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的突出问题,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 (二)改进作风,着力建设服务政府。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树牢“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政绩”的理念,以“党的好书记”焦裕禄、杨善洲和我县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何国祥及“中国好人”、全省道德模范李桂科等先进典型为榜样、为标杆,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不折不扣落实好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将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民生领域。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开展好“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活动。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解决实际问题,及时化解项目建设、征地拆迁、县城开发等领域的热难点问题。 (三)勇于担当,着力建设务实政府。坚持敢于担当的从政准则,带头实干,善谋善为,勇于担当,全力保障重点工作、重要任务的落实。坚持从严从实,发扬钉钉子精神,采取更加有力、更加有效的措施,把各项任务落实到具体工作、具体项目上。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干工作,靠实招实干实绩,树形象、聚民心、促发展。 (四)勤政廉政,着力建设清廉政府。个人干净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为官底线。党员干部贪污腐化,就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背叛。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州委十二项、县委三十项规定,健全为民务实清廉的常态化机制。严格落实廉政准则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正风肃纪,严控“三公”经费,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进一步严明纪律、严格督查、严肃问责,坚决以“零容忍”的态度对违纪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对“踩红线”“闯雷区”的出重拳,推动作风建设长效化、制度化,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奋斗铸就辉煌,实干成就梦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州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奋发有为,勇于担当、务实苦干,在新起点上开创新局面,在新常态下实现新跨越,为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新洱源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